天天财经讯,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科创板IPO将于10月17日上会。

图片来源:IC网

海博思创业绩高速增长,可持续性被质疑。公司股权分散,实控人认定不明,主要采购来自于部分业务竞争对手宁德时代。

业绩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

海博思创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于2023年6月申请科创板IPO,次月获得了问询,2024年4月回复了第二轮问询函,10月17日上会。

2021年-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创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和36.8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分别为1126.05万元、1.77亿元、5.78亿元和2.82亿元,业绩增长速度较快。

图片来源:招股书

进一步来看,海博思创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储能系统的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系统的收入分别为6.53亿元、24.56亿元、69.27亿元和36.5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8.52%、94.61%、99.30%好99.04%,2021-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5.62%,主营业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这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要求海博思创量化分析细分产品销售金额和销售结构变动的原因,结合相关内容综合分析报告期内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结合下游市场需求、在手订单情况等分析收入增长的可持续。

然而,根据海博思创可比公司同类型产品的中标价格以及CNESA相关统计,电化学储能系统行业的产品价格2023年以来出现整体下降。

数据显示,储能系统行业含税中标均价从2023年1月的1.52元/Wh下降至2024年6月的0.74元/Wh。报告期内,海博思创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为1.07元/Wh、1.16元/Wh、1.11元/Wh和0.81元/Wh,2023年以来也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如果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售价继续下降,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导致业绩增速放缓或者业绩下滑。

上述期间内,海博思创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49%、20.79%、19.80%和19.47%,其中,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4.80%、23.05%、20.02%和19.00%,2023年公司的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降幅较大,2024年上半年降幅趋缓。

对此,海博思创给出的解释为:2023年以来公司的储能系统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国内储能系统市场价格下行所致,但公司的毛利率下降幅度低于国内市场储能系统价格下降幅度。

事实上,2021年末,海博思创尚存在570.46万元的亏损,得益于我国储能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快速增长。

天天财经还注意到,2021年-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创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5.09%、44.62%、63.64%和57.29%。公司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88.67%,资产负债率却也实现了翻倍增长。难免让人怀疑,海博思创是否存在降价销售获取市场份额的情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策略是否稳定、可持续?

本次IPO,海博思创拟募资7.83亿元,其中1.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分别用于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和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博思创货币资金19.54亿元,而这补流的1.50亿元用处究竟有多大,不得而知。

股权结构分散 向竞争对手宁德时代采购

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实际控制人张剑辉先生直接持有公司3609.19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上市前股份总数的27.08%,实际控制人徐锐女士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张剑辉作为嘉兴海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通过嘉兴海博合伙协议赋予的权利实际控制嘉兴海博持有公司5.25%的股份。

综上,实际控制人张剑辉和徐锐夫妇直接持有并通过嘉兴海博实际控制的海博思创股份比例合计为32.33%。

而钱昊和舒鹏分别持有海博思创3.49%和2.23%的股份,与张剑辉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同时是张剑辉提名的公司董事,曾与张剑辉对外部股东承担对赌义务,申报材料未认定二人为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或共同控制方。

监管层要求海博思创,结合提名董事、共同承担对赌义务、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实际情况等,分析钱昊、舒鹏是否与实际控制人存在一致行动关系或构成共同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海博思创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曾在2016年2月及2019年12月两次对外转让公司股份,且因2019年12月第八次增资对应估值小于2016年2月第7次增资的估值情况,实控人张剑辉对部分股东给予了136.28万元出资额的股份补偿。

2019年12月第8次增资的价格确定方式,对应估值小于2016年2月第7次增资的原因,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取得股份转让款的具体流向,是否流向公司客户、供应商及其关联方等问题引起关注。

此外,2022年11月,海博思创制定限制性股票计划和期权计划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公允价为47.28元/股,系参考最近一次2021年9月引入外部机构的入股价格。这一价格认定的准确性同样受到质疑。

图片来源:招股书

海博思创主要产品为电化学储能系统,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电芯、结构件、电气件、PCS及升压变流舱和电子件等。

报告期内,海博思创向第一大供应商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6.65亿元、28.20亿元、34.44亿元和3.04亿元,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0.57%、80.97%、63.33%和20.91%,向其采购电芯金额占各期电芯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7.05%、98.56%、89.00%和36.92%。其中,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宁德时代采购占比有所下降,主要受电芯市场价格下降以及向亿纬动力采购电芯数量增加的影响。

海博思创表示,向宁德时代采购电芯单价较市场价具有一定折扣,原因一方面为公司采购了部分将更新迭代的电芯产品,另一方面为宁德时代基于长期友好合作给予一定的折扣。

不过,宁德时代与海博思创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2021年-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业务(含储能电池和系统)收入占比为10.45%、13.69%和14.94%。

当被问及“是否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是否存在供应链风险及应对解决措施”时,海博思创表示,二者在储能市场上的业务合作和拓展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双方持续保持良好的战略供应合作关系。

海博思创业绩能否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是否对宁德时代存在重大采购依赖?今天能否成功过会?天天财经将对此保持关注。

本文内容转载自:天天财经116,原标题《IPO解读:业绩高速增长可持续性被质疑 海博思创近九成采购来自宁德时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