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客公社 计蓉蓉

南京栖霞区杀出一个行业头部玩家,年入140亿,最近向港交所冲刺IPO!

近日,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蟠科技”)通过上市聆讯,准备在港交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龙蟠科技已于2017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一旦在港交所上市,将实现A+日股双轮驱动的格局。此次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的另一目的,是对其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全球首家海外磷酸铁锂工厂扩大投入,“卷”向海外市场。

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最初以润滑油和汽车化学品业务起家。旗下产品可兰素,短短3年便跃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随着汽车行业转型浪潮的到来,龙蟠科技迅速搭上电池正极材料制造的快车,成功实现业务转型。

登陆A股6年来,龙蟠科技经历过股价不到1年半涨超10倍的高光时刻,也遭遇了股价大幅下跌的艰难时期。如今,历经波折的龙蟠科技已成为中国和全球第四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

这家“隐形冠军”企业的创始人石俊峰是一位60后。“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及时转型,长远规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石俊峰曾讲述着自己和公司勇毅前行的故事,“做企业要‘耐住寂寞看十年’,要提前十年选准产业、提前布局,才能在行业高速发展期到来的时候抓住机会。”

60后创业老兵

创始人石俊峰,196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86年,他自湖南大学有机化工专业毕业,随即被分配至南京跃进集团汽车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一职。

直到2001年,石俊峰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毅然辞掉了当时南汽非金属研究所所长的工作,投身创业。

经过2年时间的筹备,2003年石俊峰在南京成立了龙蟠石化有限公司,即龙蟠科技的前身。公司初创之时,以润滑油产品为核心业务。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石俊峰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新动向,便在2006年提出要着手开发车用尿素溶液,即柴油机尾气处理液。用时3年,龙蟠石化开发的可兰素产品正式面世,在2013年便跃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1

次年,随着业务线的不断拓展,龙蟠石化正式更名为龙蟠科技。2017年,石俊峰迎来人生的里程碑时刻——龙蟠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发生了大变化,慢慢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润滑油行业也因此进入存量市场博弈。

为此,石俊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曾表示,“趋势无法改变,做出改变的只能是自己。”

为了打破僵局,石俊峰将目光转向了与公司能力紧密相关的新能源电池领域。于是在2018年,石俊峰决定进军新能源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而正极材料便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里的核心材料,在当时能占50%以上的电池总成本。由于磷酸铁锂具有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安全性能,已成为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家的首选

基于此,2021年龙蟠科技战略投资了法恩莱特,成为第一大股东,后者为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占有率全国前5企业

同年,石俊峰来到新能源重镇常州,以8.44亿元收购贝特瑞集团旗下天津贝特瑞纳米及江苏贝特瑞纳米,组建正极材料研发企业——常州锂源

随后一年,常州锂源宣布成功研发出新型球状“黑科技”磷酸铁锂产品——“铁锂1号”。该产品仅需快充15分钟,便可续航500公里,一经推出便热销全国,并与宁德时代等主流锂电池制造商达成了合作,共同建设碳酸锂生产工厂。

由此,奠定了龙蟠科技在锂电池行业的地位。目前,龙蟠科技已与宁德时代、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年入140亿

全球第四

财务方面,2021年,龙蟠科技的营业收入为40.54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为公司带来了18.7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营收占比高达46.3%。

到了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至140.72亿元,增长率高达247.15%。

在市场份额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3年,龙蟠科技是中国和全球第四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为6.5%。

然而,2023年以来,由于锂电行业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龙蟠科技的业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2023年,龙蟠科技全年亏损达15.14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亏损情况有所改善,为7804.5万元。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的大规模扩产、收购,龙蟠科技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蟠科技近日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计划通过港股IPO募资以缓解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布局方面,龙蟠科技(时间节点)全球首家海外磷酸铁锂工厂——印尼三宝垄市肯达尔工业园区的投资签约仪式上,与印尼主权财富基金等联合投资者签订了2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此次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印度尼西亚项目的发展。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和储能技术的进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仍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中国内地的锂电池市场将从2024年的1171.3GWh增至2028年的2804.2GWh,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龙蟠科技作为行业头部玩家,有望从这一增长趋势中获益。

新能源产业

南京走在前端

在新能源产业建设方面,南京一直走在前端。

从2022年10月,南京出台《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再到现在进行“零碳城市”的打造,南京已经引入了多家相关企业落户,形成了基本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南京一批以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企业已初步具备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

据南京日报报道,仅在电池端,已有超过10家企业聚集于南京,不仅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爱尔集)、国轩高科、正力新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头部企业,还有国科能源等“新势力”。

LG新能源在南京拥有三个电池工厂。今年3月,再次追投约57.7亿元扩充其南京产能。

国轩高科通过南京国轩已在六合建成3座工厂。今年计划将向年产值150亿元的目标迈进。

欣旺达南京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是其华东地区布局的首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合计建设30GWh产能。目前,一期、二期均投产。

蜂巢能源2021年在南京溧水投资56亿元。目前该基地的部分项目已经竣工并投产运行,‌预计今年全部建设完成。此外,蜂巢能源在南京基地还建设了一个大型储能电站。

中比新能源方面,据了解,中比南京二期项目目前规划了18GWh的产能。且已有500万元锂电池也已出口至欧洲,将用于家用新能源汽车制造。

正力新能“年产25GWh动力电池制造项目”,今年4月在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正式签约,投资70亿元。建成后将满足约50万辆/年的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动力电池产品供应配套。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逐渐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2023年,南京锂电池产业,更是交出一份“硬核成绩单”:出口值达到284.5亿元,同比增长16.5%,在南京外贸出口总值中占比达8.5%。

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自主品牌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要深入国际市场,企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技术和品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除了上述的产品销售型企业外,还有大批像龙蟠科技这样的企业,选择将工厂建在海外,“入乡随俗”,成为南京乃至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另一张亮丽名片。

未来,期待南京将继续发扬壮大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为中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内容转载自:创客公社ckgs,原标题《年入140亿!南京超强龙头企业:全球第四,冲刺IP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