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格生物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该公司曾在2021年申请科创板上市,上交所更是提出了两轮意见,但在2022年4月,派格生物称基于公司专注于产品研发的最新战略,自愿撤回A股上市申请。
A股上市未果之后,派格生物转道港股。此次已经是派格生物二次在港交所递表。
估值40亿元
据招股书,2015年至2023年,派格生物已完成A1轮—F+轮共计9轮融资,所筹集的总金额约为5030万美元及10.5亿元人民币。派格生物获得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方的支持,投资者包括联想之星、元生创投、君联资本等。
以2023年6月份的一轮融资来看,派格生物融资近1.34亿元,投后估值达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士力在E轮融资领投2000万美元,据悉,E轮融资较D轮融资,入股价格显著提升。
入股当日,天士力与派格生物签订了《产品商业化协议》约定。协议内容显示,派格生物主要产品PB-119和PB-718(以下合称“目标产品”)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派格生物取得上市许可后,且有意在中国开展商业化活动,需要优先向天士力发出通知,确认天士力是否在同等条件下,取得独家商业化权利。
据此,天士力以较高的估值认购派格生物股权,是以获得派格生物主要产品独家商业化代理权为前提。也就是说,融资的前提在于股东对派格生物业务的看好。
此前,在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上交所曾就此对其提出疑问。
对此,派格生物回复称,后续的商业化合作需双方协商之后决定,天力士是否能够取得独家商业化权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天力士入股和授予商业化优先权不构成一揽子交易。
目前,该协议已被取消。没有协议的加持,是否会影响派格生物后续融资?
亏损近8亿元
虽然定位于一家慢性病创新疗法的企业,但派格生物更为人所知的,是其对于肥胖症药物的研发。
简单来说,**药产业链中,企业可以笼统分为卖药的和卖原材料的。
而药分为创新药和仿制药,创新药的利润和价格都远高于仿制药,这是由竞争环境决定的,专利是保护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派格生物正是一家做创新药的制药公司。
招股书提到,公司的核心产品PB-119是一款自主研发、接近商业化阶段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T2DM(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的一线治疗。其已于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在血糖控制、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多种益处,以及对体重管理的良好效果。
PB-119在中国用于治疗T2DM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这是其即将进行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在核心产品PB-119之外,派格生物还有多款处于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包括产品PB-718(用于减重及降低肝脏脂肪含量)、PB-1902(目前是中国唯一一款国内研发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口服型候选药物)、PB-722(用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招股书提到,派格生物已形成由六款候选产品组成的多元化管线,以把握T2DM、肥胖症、NASH、OIC及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等常见慢病及代谢疾病的市场机会。
但截至目前,派格生物没有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也因此公司没有盈利。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八个月(下称“报告期”),派格生物的期内总亏损分别为3.06亿元、2.79亿元及2.02亿元。报告期内累计亏损约8亿元。
与此相对的是高昂的研发支出,报告期内,派格生物产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8亿元、2.37亿元及7600万元。
本文内容转载自:金融界,原标题《A股折戟后转战港股,IPO之路一波三折,派格生物现在收入依然是0!》,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