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其迅速在各地落地生根,为众多小微企业带来了融资的及时雨。从福建福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河南郑州的健康产业企业,再到河北石家庄的管道工程施工公司,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通过这一机制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融资难、贵、慢的问题。

搭建银企桥梁,精准对接融资需求

今年10月,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式建立。该机制旨在通过区县层面的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目标。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在介绍这一机制时强调,其核心在于确保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能够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且这一资金是直达的、无中间环节的,融资成本也是合理的。

随着机制的推进,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紧密配合,迅速行动。10月中旬以来,各地金融监管局纷纷召开工作机制部署会议,明确职责分工,推动机制落地实施。同时,银行机构也积极响应,紧锣密鼓地开展对接走访活动,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经营情况。

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务求实效

在地方层面,河南、吉林、新疆等地的金融监管局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落实。河南金融监管局通过加强横向联动、纵向协同,快速推动机制在河南落地实施,并联合省发改委开展“六个一”行动,加快省市县三级机制见效。吉林金融监管局则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银行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新疆金融监管局则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与多项专项行动有机结合,摸排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推动低成本资金直达小微企业。

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创新服务模式

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银行机构在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后迅速行动,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加强科技赋能等措施,积极对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都建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或融资专班,统筹全行资源,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银行通过深入园区、社区、街道、乡村等方式,广泛开展政策宣讲和融资对接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方案和特色融资产品。

例如,工商银行在深圳、山东、北京、重庆等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融资对接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匹配的融资产品。建设银行则通过制定工作清单和融信服“走访码”的使用手册等方式,指导下级机构开展工作,并快速完成了首笔协调工作机制下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中国银行也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专班”,从政策传导、风险控制、科技赋能等方面多头发力,确保金融资源直达小微企业。农业银行则通过自上而下组建四级工作专班、加强组织推动、领导带头走访等方式,全面推进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成效显著,小微企业融资持续改善

随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深入推进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14.9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47个百分点。同时,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降,今年前10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23年下降了0.35个百分点。

可以说,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为小微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未来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广,相信将有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这一机制带来的融资便利和支持。

本文内容转载自:新证网,原标题《小微企业融资迎新机:协调机制力促银企精准对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