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长光卫星官网
撰文 | 胡芷君
编辑 | 神璐璐
审核 | 刘玉琳
封面 | 长光卫星官网
泰伯网讯,12月4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上交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上交所公告显示,因长光卫星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终止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图源:上交所
泰伯网联系长光卫星,独家获悉其上市终止原因。
长光卫星表示,“虽然申报以来推进相对顺利,但受股权冻结及MG(美国)的SDN(特别指定国民清单)等因素影响,最终(上市)执行到位还需要较长时间,结合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和未来融资计划,公司调整了现有上市计划。故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后续将再择机申报上市。”
笔者查阅相关信息,的确发现长光卫星在股权冻结以及SDN方面的动态。
公开报道显示,2023年12月12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150多个个人和实体,列入SDN名单,其中包括长光卫星。
图源:上海国际经贸合规法律服务平台
据企查查,长光卫星股东海南省骞语贸易中心(有限合伙)分别于2024年8月26日、2024年10月22日被冻结股权,冻结权益数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图源:企查查
对此,资本市场从业者李桔(化名)向泰伯网表示,“今年以来,IPO市场持续收紧,审核、发行等节奏放缓,标准愈加严格。”
据公开资料,长光卫星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是我国第一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此次长光卫星科创板IPO申请于2022年12月23日获受理,2023年5月17日公布首轮问询回复,并两次更新财务数据。
招股书显示,长光卫星IPO原计划募资26.83亿元,用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二期)、“吉林一号”生态开放商城建设项目、“吉林一号•共生地球”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
据企查查,长光卫星于2020年11月进行Pre-IPO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4.64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申报上市后,未有新的融资。
图源:企查查
融资之外,长光卫星的造血能力和资金实力如何?
招股书显示,业绩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长光卫星营收分别为8456.01万元、10444.35万元、31171.84万元、3551.57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91亿元、3.91亿元、2.2亿元和2.07亿元。
三年半内,长光卫星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2.09亿元。
上交所此前审核问询中,也重点关注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关于亏损原因,长光卫星当时表示,主要由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遥感卫星的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卫星折旧及运营直接成本较高,以及目前其业务规模不足导致的。
此外,招股书中同样解释了公司尚未盈利的原因。“主要原因系公司致力于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担较大的卫星折旧成本及较高的研发投入。同时公司从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至形成系统的服务能力需要一定过程,相比较国外商业航天领域,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商业遥感卫星产业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培育过程,导致前期公司销售规模较小,销售收入不能覆盖同期发生的卫星折旧成本、研发费用、人员成本等支出。”
据长光卫星预测,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收预计分别达到10.28亿元、15.21亿元和18.04亿元,营业利润预计分别为-2.76亿元、1.67亿元和1.08亿元,营业利润将在2025年扭亏为盈,但从归母净利润来看,长光卫星何时能实现盈利则并未可知。
图源: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回复意见
截至目前,依托自主研制,长光卫星“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17颗,涵盖视频、高分、宽幅、红外、多光谱等多种光学遥感卫星,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后,长光卫星向泰伯网表示,“商业航天是一场高投入、长战线的科技征途。卫星研发、星座组网等环节,资金消耗数以亿计,研发周期动辄数年。从卫星产线建设到航天技术创新,从材料研发到人才培育,无不需要海量资金维系。”
长光卫星在此次回应中还表示,基于长远发展战略的综合考量,公司期望通过其他更灵活的融资方式,如引入战略投资者、争取专项产业基金支持等,来满足资金需求,保障长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本文内容转载自:泰伯网,原标题《独家 | 长光卫星首次回应上市终止原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