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312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与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联合编撰的画册《新时代大国英才》由长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各领域涌现的杰出人才及其卓越贡献。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收录223位英才。在“健康使者”类别中,第六至九名依次为屠呦呦、张文宏、钟南山和蔡洪光。前三位早已家喻户晓,而作为“中医经络养生领域智库专家”的蔡洪光,其名字与贡献尚待更多人了解。本文旨在带领读者走近蔡洪光,走进他所深耕的经络世界。

神奇经络:千古之谜的现代求证宇宙之间,阴阳相生,正负相成。地球之上,昼夜交替,男女共存,有形与无形并立。肉眼不可见者,被科学界称为“暗物质”,如电、磁、波、X光等。人类对自身构造的探索从未停歇,经络便是其中最深奥的命题之一。经络为何物?难以一言蔽之。它看不见、摸不着,即便解剖也找不到实体组织,却真实存在于人体,深刻影响着健康。早在2500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对经络的系统记述,《灵枢·经别》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内经·经脉》亦指出,经络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历代医家据此开创了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然而,尽管古籍汗牛充栋,经络始终蒙着一层“千古之谜”的纱幔,其密码迟迟未能破译。这一僵局,竟因一次外交大事出现转机。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尼克松一行观摩了“针刺麻醉”外科手术。当看到仅凭数枚银针就能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尼克松大感震惊,连连发问:“经络是什么?”“针灸为何如此神奇?”周总理坦言,我们仍在探索其原理。事后,周总理立即召集会议,郑重嘱托:“一定要把针刺的‘得气’现象说清楚,绝不能让中国的针灸针麻在国内开花,却在国外结果。”很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经络课题组”正式成立,由协和医学院心脑血管专家祝总骧教授领衔。起初,祝总骧对经络半信半疑,甚至设计了证伪实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彻底折服,成为经络的坚定发现者和传播者。1976年,祝总骧团队运用声、光、电三种物理学方法,精准测定出人体十四经脉和361个穴位的确切位置,第一次以科学手段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1977年,相关论文发表于《针刺研究》,引起国际学界广泛关注。此后更在动植物中发现类似经络现象,为传统经络学说奠定了现代科学基础。祝总骧因此被誉为“人类经络实证研究开创者”,获多项国际荣誉及国家科技大奖。他将经络称为“中国第一大发明”,并倾其一生投入研究,直至百岁高龄辞世。而谁能接下他的旗帜,继续这场探索?

薪火相传:从家世渊源到时代使命当祝总骧在北方潜心钻研时,南方广州,一位名叫蔡洪光的年轻人,也悄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经络追寻之路。蔡洪光,19522月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大夫第”——一座气派的清代府邸。其高祖蔡锦青为晚清二品大员,李鸿章之婿,家世显赫,家风刚正。其父蔡岳曾为东江纵队骨干,后任广州警备区作战参谋。革命家庭的熏陶,让蔡洪光自幼立志从军报国。然时运弄人,征兵因“九·一三”事件暂停,军旅梦碎。但家族中另一位传奇人物——外祖父“老中医”的故事,却在他心中埋下另一颗种子。这位老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其独门伤药在东江纵队中被视为救命“药弹”,更有缓解行军疲劳的“热水泡脚”秘方。遗憾的是,诸多绝技未能悉数传世。加之蔡洪光幼年多病,亲历农村缺医少药之困,甚至险些夭折。这些经历交织,让他萌生“不生病、少吃药”的初心,并渴望继承家族遗泽,探寻医学真谛。1971年参加工作后,他勤学不辍,1973年成为“文革”后首批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华南农学院,师从中科院院士卢永根,专攻遗传育种。毕业后参与袁隆平杂交水稻协作项目,为提高水稻结实率作出贡献,获广东省科技成果奖。但命运的召唤再次降临。1976年,他因病住院时亲历药物过敏,目睹三条红色线状循着手臂经络清晰显现——这成为他日后钻研经络的启蒙一幕。至此,他毅然决定:寻师学医,探寻生命真相。博采众长:四师相授的传承之路蔡洪光辞去公职,拜入81岁佛门医家陈荫大师门下。陈荫医术渊博,持有民国政府中医师证书,承袭清代名医陈修园一脉。见众弟子无人愿全心继承,陈荫悲叹要将医书焚毁。蔡洪光闻言震动,当即立誓:“绝不让中医失传!”自此成为入室弟子,同吃同住三年,尽得真传。陈荫倾囊相授后勉励他:“一山还比一山高,你要多拜师学艺。”于是蔡洪光又师从武当山道长郭高一,学习道家气功、点穴秘要;进入广州中医学院进修,拜师针灸泰斗“靳三针”靳瑞教授;1995年,更北上拜谒经络学巨擘祝总骧教授。祝老欣赏其才学与宏愿,欣然收为弟子,结成忘年之交。四位大师,将毕生所学与厚望寄予蔡洪光。他也未曾辜负,最终融汇家传、佛医、道法、针灸与现代科学,扛起经络研究与传播的大旗。普惠众生:经络文化的现代化传播蔡洪光深知,中医传承不能固守一师一徒的旧模式。他立志用现代语言普及经络,让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1988年起,他在广州多所老年大学授课,总结数万中老年健康轨迹;在全国演讲数百场,受众数十万;登上央视《夕阳红》《百科探秘》及多家卫视,将经络养生知识送入千家万户。他更开创性地从美容养生行业切入,培训从业人员,使其转型为专业经络调理师。创编“洪光经络操”,风靡全国,甚至推广至新加坡,获当地政要参与。2020年起坚持每周网络直播,从未间断。他认为,唯有让从业者获得体面收入,经络文化才能可持续传承。他推动建立商业模式,让技术转化为财富,实现“搞中医的人不再贫穷”的理想。其间,亦有“东海论针”与“香山论道”等佳话。前者,他以开放传承的理念折服持技自秘者;后者,2011年与北京洪昭光教授同台,共论养生,提出“北有洪昭光,南有蔡洪光”,并以更贴近现代人实际困境的调理方法广受好评,后被聘为卫生部中华健康管理促进联盟副主席。著书立说,是他传播的另一利器。他笔耕不辍,出版《实用经络点穴疗法》《观手知健康》《百岁秘诀》《万病先祛寒》等畅销丛书。内容科学实用、通俗易懂,《观手知健康》再版18次,销量超30万册,成为盗版商“青睐”的对象,他却笑言“是被盗版盗出了名”。科技赋能:经络研究的现代化转型蔡洪光认为,经络是人体自愈力的“备用系统”,具反应、修复、传导三大功能。他致力于用“经络组学”破译其密码,让人体生老病死的过程变得可读、可解。早在1986年,他就研发出首台“经络全息检测仪”,获国家专利。该仪器通过检测手足24个穴位电阻,数分钟内以图像化方式直观呈现十二条经脉状态,首次让中医诊断“看得见、摸得着”。该仪器至今已迭代至第七代,广泛应用于健康筛查、心理压力预警、运动员状态监控等领域,甚至在企业和学校中有效预防了极端事件的发生。他以糖尿病为例,指出其症结常在多条经络失衡,通过经络组学分析并针对性调理,可实现稳定康复,而非终生服药。为传承供奉,2016年他在湖北黄冈建立中国首家经络博物馆;2024年又在云南芒市打造药浴谷康养基地,融温泉、草药与经络养生于一炉。四十多年来,蔡洪光团队获百余项经络康养专利,2024年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继往开来:全球视野下的经络研究展望未来,蔡洪光认为经络研究需汇聚全球智慧。他与海外科学家合作提出《经络组学猜想》,旨在通过研究经脉穴位的组合规律,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养生上实现飞跃。经络的应用将从治疗扩展到“治未病”,通过干预亚健康,真正实现“不生病、少生病”的愿景。他参与研制的智能按摩机器人已进入美国梅奥医院,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成功范例。尽管已至古稀,蔡洪光初心未改。他坚信,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能获诺奖,下一次生物领域的突破必在经络研究上。他引用李约瑟之言:“经络之谜,终将由中国人自己揭开。”并呼吁国家高度重视,组织力量攻坚。他希望: 一、从经络组学解开疾病发生之谜; 二、从经络能量解开快速康复之谜; 三、从经络压力值解开情志忧郁之谜。揭示经络奥秘之路虽漫长,但蔡洪光矢志不渝。他相信,运用经络法则,人类“不生病,少生病,健康活过九十九”的目标终将实现。(胡茂伟,浙江宁波人,笔名莫闲、静逸斋主、墨香书屋主人。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原副行长。曾任中国硬笔书协理事、宁波市书协及硬笔书协主席,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宁波市书协名誉主席,出版多部书法字帖。)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经络守望者——蔡洪光与一个世纪的探索之路作者:胡茂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