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讯(高鑫,陈会林报道) 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多方合力,喀什地区正以“司法+社工”协作新模式,为未成年人保护探索出一条具有南疆特色的实践路径。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地区12个县市有序推进,通过专业司法力量与社工服务深度融合,为困境未成年人撑起成长“保护伞”,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此前,喀什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曾面临司法决策缺乏全面背景支撑、心理干预后续跟踪不足、基层服务专业度欠缺等痛点。为破解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喀什分院牵头统筹,联合喀什地区萤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构建“需求精准对接、服务专业落地”的协作格局——检察机关梳理帮扶需求、明确工作方向,社工机构组建专业团队,承接心理疏导、社会调查、跟踪帮教等具体服务,形成闭环工作体系。
在多民族聚居、基层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下,该模式展现出强大实践活力。检察机关办案中发现需帮扶的未成年人后,第一时间移交相关信息,社工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深挖问题根源,量身定制“轻量化、碎片化、本土化”干预方案。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社工开展涵盖家庭支持、法治认知、职业规划等维度的社会调查,形成详实报告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对困境未成年人,通过维汉双语法治宣讲、亲子沟通引导、职业技能分享等多元服务,助力其正向转变。
18岁维吾尔族少年小木(化名)的转变颇具代表性。成长于单亲家庭的他,因家庭经济拮据、监护缺位,受同伴怂恿参与“拉车门盗窃”。社工团队介入后,结合其实际情况搭建家庭支持网络、开展法治教育、链接公益资源,最终帮助小木树立法治观念、改善家庭关系、明确职业方向,主动退还赃款并成长为负责任的职场人,为多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司法矫治提供了本土化样本。
如今,喀什地区已形成“检察机关统筹协调、社工机构专业执行、学校协同配合、社区全程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同步制定《社会调查报告模板》等标准化文本,规范服务全流程。该模式成效显著,不仅让大量困境未成年人重获新生,更被《喀什检察》、新疆社会工作联合会等权威平台专题报道,成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示范标杆。
展望未来,喀什地区将持续深化“司法+社工”协作,进一步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资源,优化服务内容、再造工作流程,全方位升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为少年儿童构筑更温暖坚实的成长屏障,让每一颗稚嫩心灵都能向阳生长。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喀什创新"司法+社工"模式 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