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切勿走上维权弯路
<<>案例情况>
近日,保险消费者朱先生因一时退保心切,轻信所谓“线上法律咨询机构”可“100%全额退保”的承诺,险因编造虚假投诉理由而涉嫌违法。该事件不仅揭示出“代理退保黑产”仍以新形式持续诱骗消费者,也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权、理性退保的重要性。
2022年,朱先生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后因缴费年限较长萌生退保的想法。但在咨询保险公司后得知退保将带来较大资金损失,随后在短视频平台上找到了一家声称“有特殊渠道”、可“100%全额退保”的线上法律咨询机构。该机构指导朱先生以“投保时不知情”为由编造话术,向保险公司发起恶意投诉。
保险公司接到投诉后,迅速调取了该保单的双录影像资料。影像清晰显示,投保时销售人员已对缴费年限和保障内容作出明确说明,朱先生也当场确认并签字。事实面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耐心向朱先生讲解保险相关规定,指出所谓“全额退保承诺”属常见骗局,虚假投诉可能构成欺诈,需承担法律责任。
朱先生最终意识到自己被误导,主动撤销投诉,并尝试向该机构追讨已支付费用,但对方已失联,其维权陷入被动。
<<>案例分析>
部分非法组织假借“法律咨询”“维权代理”外衣,利用消费者不愿承受退保损失的心理,诱导其虚构事实进行投诉,不仅收取高额手续费,更可能导致消费者面临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朱先生的经历正是典型代表——非但未能成功退保,反而遭遇经济损失,并险些涉及法律纠纷。
<<>风险提示>
一、坚守事实底线,拒绝虚假投诉
消费者在退保投诉过程中应应基于事实,切勿轻编造虚假理由。任何虚假投诉不仅难以实现全额退保,更可能触碰法律底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最终得不偿失。
二、识别黑产陷阱,远离不法中介
不法机构以“法律咨询”“维权代理”为名,通过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教唆其编造理由投诉退保。消费者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监管机构或正规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避免陷入代理退保骗局。
三、审慎决策,防止保障中断
退保即意味着保障终止,消费者将面临重新投保时保费增加、拒保等风险。若暂时面临缴费压力,可优先考虑保单借款等功能缓解压力,充分评估后再做决定。
中国人寿无锡市分公司温馨提示:如对保单有疑问或有服务需求,请通过官方公示服务渠道联络沟通,勿轻信第三方非正规代理,以免个人信息泄露、资金受损甚至遭遇法律风险。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切勿走上维权弯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